关于ted萨克斯暖场的信息

admin 会议暖场 2023-01-29 16:05 75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ted萨克斯暖场,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谁能告诉我这首 卡萨布兰卡 萨克斯 是谁吹得,旋律太优美了,我每次听的都想哭。

要说感人,哪有原版的英文经典歌曲感人,曲子也不是萨克斯手作的,照原谱子吹下来还不简单。要感动,去听Bertie Higgins唱的英文……真没觉得这个萨克斯吹得怎么好。

急,我需要有一段轻音乐或纯音乐来做绘本PPT的音乐背景,要超过十分钟的

伤感、背景音乐 - 关于爱.mp3

无间道 - 伤感背景音乐.mp3

上面两个音乐有些伤感~

萨克斯、soho - 苏荷酒吧暖场萨克斯.mp3 这个比较欢快~~~ 个人较喜欢这三首~~

望采纳~~

【明星客座教授】 房祖名与你谈谈什么是冷爵士

冷爵士(Cool Jazz)   冷爵士出现于四十年代末,盛行于五十年代,与“热爵士乐”相对应,也称“凉爵士乐”,它在演奏上偏于轻松从容,是一种柔美的爵士乐风格。由于集中在美国西海岸,故又称“西海岸爵士”(West Coast Jazz)。对于冷爵士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温馨、典雅、舒缓、放松”。从演奏形式上看,冷爵士有点类似于古典音乐中的室内乐,乐队一般由3~6名乐手组成,其中最典型的是由钢琴、贝司、鼓组成的爵士三重奏。萨克斯、小号、颤音琴等乐器也经常在冷爵士中作为主奏乐器出现。从音响上分辨,冷爵士总是给人一种松弛、悦耳的感觉,每种乐器互不干扰"点到为止"。冷爵士的另一特色体现在鼓的演奏技巧上,鼓手一般都用钢丝制成的鼓刷进行演奏,对音色的控制极为细腻。因此,成千上万的酒吧、咖啡厅里至今仍然以冷爵士作为背景音乐洗尽尘世的喧嚣,为人们提供着清新自然的"柔美之音"。

代表人物:   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1926~1991,作曲家,擅长乐器:小号)   戴夫.布鲁贝克(Dave.布鲁贝克,1920~,作曲家,擅长乐器:钢琴)   切特.贝克(Chet Baker,1929~1988,擅长乐器:小号)   盖瑞.穆里根(Gerry Mulligan,1927~1996,作曲家,编曲,擅长乐器:上低音萨克斯)   吉尔.伊文斯(Gil Evans,1912~1988,作曲家,编曲,擅长乐器:钢琴)

鲜有爵士音乐家喜欢将自己的音乐归入哪一类的,很多人甚至都不愿称自己的音乐为“爵士乐”。对不同爵士乐的分门别类通常也都是听众所热衷的,而非原作者的本意,而这其中分类最不清晰的当属接下来我们要谈到的“冷爵士(也称酷派爵士Cool Jazz)”,因为这一称谓其实包罗多种风格。它可以指称那些受Miles Davis、Count Basie和Lester Young影响的乐手,也包括白人、黑人等不同肤色乐手创作的音乐,乃至来自东海岸、西海岸不同地域的乐手,只要是那些演奏有节制、情绪收敛的乐手创作的作品都能归入这一大类。一些爵士乐史家认为冷爵士与波普爵士是泾渭分明的,然而,许多冷爵士风格的代表人物却都是波普时期的好手,而且不少冷爵士时期的乐手都喜欢借用波普爵士的旋律与和声。某种程度上,冷爵士比较注重编曲和对位,但是一开始即兴独奏,常常又与波普爵士难以区分。下面章节我们将进入冷爵士风格的介绍,但是切记,冷爵士与波普之后出现的任一爵士风格相比,都更为近似波普爵士。

“酷(Cool)”这个词很容易产生误读,它让人联想到的是乐手的神态而非音乐风格本身。只要一位音乐家演奏时能自始至终克制住情绪,没有剧烈起伏的表情,似乎都能被称作“酷(Cool)”。但以此为标准进行区分的话,你也许会把好乐手和坏乐手混淆在一块,因为通常不少专业乐手都有些倨傲,演奏时习惯“不动声色”;此外,绝大多数古典交响乐团、波普爵士乐队或热衷后波普风格的音乐家在演出中也是“例行公事”、有条不紊地演奏,都是一副很“酷(Cool)”的模样。

上述讨论本意不在于推翻“音乐是乐手的情绪表达”这样一种观点,而是提醒人们把高音或喧闹的器乐音色与暴怒、欲望以及其它强烈的情绪对应起来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冷爵士因其高音相对较少,也不甚喧闹,很多人都会觉得名副其实,实际上却是不尽然的(为什么听众不亲自体验一下再作判断呢?你可以找个乐手为你演奏一下爵士乐不同时期的作品,或不同音乐家的作品,而事先不作任何提示,然后,你再猜猜哪一个才是冷爵士。结果也许会吓你一跳)。

其实,我们之前已经谈到过两个冷爵士风格的乐团:the George Shearing Quintet和the Modern Jazz Quartet。要叙述the George Shearing Quintet的风格,最好还是把他与Bud Powell和Oscar Peterson对比一下就清楚了;同样,要解析the Modern Jazz Quartet,还是把Dizzy Gillespie和他的乐队前成员一块说进去最为方便。然而,the George Shearing Quintet和the Modern Jazz Quartet总是被归入冷爵士行列,而忽视其波普先锋的角色。

本章我们最先提到的冷爵士音乐家当数Lennie Tristano和Lee Konitz,他们都是非常有激情的乐手,根本不“Cool(酷)”:在演奏中保持冷静和自我抑止。他们的音乐其实相当有张力,归入冷爵士类别主要是由于他们对Miles Davis创作的一系列名为《The Birth Of the Cool》的唱片产生过影响,另一个原因则是某些爵士乐史家认为他们的音色很“Cool(酷)”.

Lennie Tristano

在以Lennie Tristano为代表的一批乐手以及Miles Daves的《Birth of the Cool》系列录音之后,冷爵士的门户下又多出一种流派——即为大家所熟知的西海岸风格(West Coast style)。这个称谓实则与真实情况大相径庭,首先,按字面理解,谁都会认为西海岸风格应该发轫于加里弗尼亚州本土乐手之间,然而,事实上卷入西海岸风格的大量乐手都不是加州人,而且西海岸风格的几位大牌乐手都来自东海岸,只在西海岸短暂停留演出过。其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并非所有的加州乐手都在赶冷爵士的时髦,其中不乏一些杰出的波普乐手,稀里糊涂就被归入西海岸风格了。最后,当大家在谈论西海岸风格时,多半只把目光聚焦在西海岸乐手身上,因而忽略了同时代波士顿、纽约的大批乐手在以同样的方式演奏着。换句话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冷爵士与西海岸的这种密切关系使得人们有种错觉,波普在东海岸,冷爵士在西海岸。这就导致听众、媒体和唱片公司忽视了同时代身处洛杉矶的波普乐手,或在纽约、波士顿演奏的冷爵士乐手。

Lennie Tristano和Lee Konitz

Lennie Tristano(1919-1978)是一位钢琴家、作曲家以及乐队领导者。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他开创了波普之外的另一现代爵士风格——冷爵士,令众人耳目一新。与此同时,之后罕有爵士音乐家如Tristano般影响深远,不少人因受其启发而加入冷爵士的演奏行列。

Tristano钢琴技巧娴熟,演奏Art Tatum的快速曲目也不成问题(Tatum和Lester Young对他的影响很大)。此外,Tristano还有一拿手绝技,即以Milt Buckner式的“Locked-Hands”手法即兴,不过他的演奏要比Buckner更为多变和大胆。

与Charlie Parker和Dizzy Gillespie的波普风格不同,Tristano的即兴旋律跳跃性不强,显得平缓而直挺;而且其旋律也不与和弦紧扣,总是稍稍有些离调,造成一种悬而未决的效果。总而言之,他的即兴旋律听上去既不流行又不波普。

Tristano的音乐与波普的相似之处在于复杂的和声,在一小节中他常常会转换好几个和弦,不过,你别指望在其中听出Charlie Parker和Dizzy Gillespie的经典桥段。Tristano的复杂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精细编排,尽管波普演奏中也有这样的时刻,但更多时候Charlie Parker和Dizzy Gillespie还是口随心动,让音乐自由流淌的。

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Tristano最有天份的学生当数中音萨克斯手Lee Konitz、次中音萨克斯手Warne Marsh和吉他手Billy Bauer。这几位外加上贝司手和鼓手,灌录了一系列的唱片,尽展冷爵士精湛技艺,以致数十年后,后辈音乐家们听来仍觉得耳晕目眩。

在最后的西海岸风格时期,Tristano的作品中贝司和鼓退居到不显眼的地位,甚至在某些唱片中都依稀难辨,唯一的功能就剩控制节拍。不过,在Tristano的乐队中,这可不是一项容易的活:有些曲子的节拍非常跌宕激烈。

Lee Konitz

中音萨克斯手Lee Konitz(生于1927年)的旋律风格近似Tristano,其器乐演奏技巧也如Tristano一般高超。Lee Konitz的音色有别于其前辈乐手Benny Carter或Johnny Hodges的华丽光鲜,亦不同于其同辈Charlie Parker的悲喜交织,更多让人忆起Lester Young的冲淡、轻盈、颤音悠缓的演奏风格。

有一点不得不提,在那个年轻中音萨克司手几乎人人都在模仿Charlie Parker的音色以至节奏旋律观念的年代,Lee Konitz是为数不多坚持继承和发展Tristano开辟的另一现代爵士风格的乐手之一。Charlie Parker的风格对其影响甚微,Lee Konitz的演奏特色源自于Tristano的钢琴风格。换句话说,Tristano与同时期波普钢琴手们的演奏风格迥然不同。首先,他不以波普的方式“摇摆”,波普风格的摇摆多运用“拖拍”的手法,而Tristano倾向于“抢拍”,赶在节奏之前,并且与Parker和Gillespie相比,较少运用切分节奏;其次,Tristano的节奏没有波普那样变化多样;再次,其即兴旋律的构成以“长串长串不间歇的八分音符”为特色,因此,他音乐中的摇摆感比波普听上去更为“紧”(我们可以对照听一下SCCJ收录的Tristano作品“Crosscurrent”以及SCCJ修订版中收录的其作品“Subconscious Lee”)。

上世纪五十年代期间,Lee Konitz影响了一批中音萨克司手。尽管他长期生活在纽约,但其影响最大的地域当属加州。西海岸中音萨克司手Bud Shank和Lennie Niehaus兼收并蓄了Konitz和Parker的风格,自成一系;Art Pepper融合了Konitz、次中音萨克司手Zoot Sims、Parker三家所长将西海岸中音萨克司风格发挥到极至。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尤其是1954年之后,Konitz的演奏风格逐渐开始起变化,而且持续贯穿整个七十年代。他原前如Tristano般饱满紧实的旋律开始松散起来,音色与速度方面的个人特色也消失了;在演奏中经常运用休止,这使得原本就复杂的节奏更为多样;时不时,他的演奏还会有些布鲁斯的味道。

除了与Tristano的合作录音,Konitz最出色的演奏可以在1949-1950年Miles Davis的《Birth of the Cool》系列录音、1953年Lee Konitz-Gerry Mulligan-Chet Baker的合作唱片《Konitz Meets Mulligan》以及1947年和Claude Thornhill合作的唱片中找到。

Tristano不仅开创了不同的即兴旋律演奏观念,同时也是最先尝试抛开预写旋律与和声框架进行“集体即兴”的爵士音乐家之一(参见其作品“Intuition”和“Digression”)。从这两个作品看,也并非是完全丢掉了所有的框框(还是可以听到大段大段稳定的节奏,依稀可辨的调性),不过,与上世纪四十年代大多数爵士作品相比,毫无疑问要自由得许多(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Ornette Coleman、Ceceil Taylor以及其他音乐家终于把这种尝试推广了开来)。

纵观其整个音乐生涯,Lennie Tristano留下的作品非常少——大约只有7张专辑,而且销量很差。不过,对于爵士收藏者来讲,他的唱片倒是很有价值。Tristano是一位活跃的爵士乐讲师,自1951年至1978年去世,授课始终是他的主业。

通过Konitz的继承衣钵,Tristano的影响力还波及到Bill Evans,这位上世纪六十年代非常重要的钢琴手。1959年之前,与George Russell和Tony Scott搭档的Evans活脱脱是Tristano的再版。此外,Sal Mosca和Ronnie Ball也是受Tristano影响最为直接的两位钢琴手(Mosca与Lee Konitz、Warne Marsh合作过多张唱片)。再往下还可以说出一大串名字,诸如钢琴手Wally Cirillo、Connie Crothers、小号手Don Ferrara和Ted Brown;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卫爵士头牌钢琴手Cecil Taylor也自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Tristano对其影响很深(甚至从一些欧洲爵士音乐家的身上也可以找到Tristano的影子)。

(冷爵士的诞生)Birth of the Cool

从Charlie Parker的乐队出来之后,Miles Davis几乎不再加入其他人的乐队了。自1949年始至整个上世纪五十年代,Miles Davis组建了一支九人编制的乐队,为Capitol唱片公司录了一组唱片。这组唱片即为所大家熟知的《The Birth of the Cool》,对整个五十年代的爵士乐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不过,很多人认为这组唱片中的音乐观念部分源自于上世纪四十年代集钢琴演奏、作曲、编曲、乐队指挥一身的Claude Thornhill(1909-1965)和编曲家Gil Evans。事实上,师承Lennie Tristano的Lee Konitz的旋律演奏,冲淡、轻盈、少颤音的音色奠定了《The Birth of the Cool》音乐基调。唱片中,除了Konitz的中音萨克斯、Miles Davis的小号,曾和Claude Thornhill公事过的上低音萨克斯手Gerry Mulligan的音色也如出一辙。有别于传统的是,该乐队没有次中音萨克斯和吉他,取而代之的是法国号、低音号、长号和节奏组。

毫无疑问,Miles Davis将Thornhill、Evans和Tristano等人的特色都给整合进了系列唱片《The Birth of the Cool》中了。同时,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众多同类风格的唱片中,Miles Davis这组唱片也是最为人所称道的。自此,Miles Davis迈出了其在爵士乐史上开拓创新的第一步(参考SCCJ中收录的作品“Boplicity”)。

Davis、Konitz以及Mulligan三人给旋律带来的那种抑制感、以及九人团队编织出的干净、洗练的乐曲结构共同营造出一种不折不扣的精致和酷。这支乐队的音色偏静、偏薄,不管乐化;相反显得轻盈而成熟,有时候听上去像古典室内乐;同时期Lennie Tristano乐队的录音也与之接近。这说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一批年轻的爵士乐编曲家深受Claude Thornhill、Gil Evans和Lennie Tristano等人的影响,而且在当时的爵士乐圈,这种风格也是最新鲜时髦的。

然而,Miles Davis九人团的旋律观念既非Tristano般、也非摇摆风格,还隶属于波普范畴。只是与当时众多波普爵士乐队相比,Miles Davis九人团较为罕见地强调编排,而且将波普爵士的旋律演奏方式大大地革新了一把。绝大多数的波普爵士乐团的旋律演奏观念都差不多,通常是在大段的即兴演奏前后由管乐手和节奏组一块齐奏主旋律;Miles Davis九人团则不同,他们仿效Duke Ellington的做法,有意识地将短小的即兴独奏段落穿插进预写好的主旋律中,或者有时候又将一些预写好的动听旋律音型作为背景衬托即兴独奏;不过这种复杂的管弦乐化的构思时常又会跳回单一的编排,只是这种跳转总体还是优雅不显突兀的。Miles Davis、Gil Evans、Gerry Mulligan、John Lewis和John Carisi六人都为这个九人团编曲,其中当数Gerry Mulligan写得最多,数量为其他五人的总和。

Gerry Mulligan

早在1946年,钢琴家Dave Brubeck创作的一些作品风格也近类似于《The Birth of the Cool》;上世纪五十年代,上低音萨克斯手Gerry Mulligan、法国号演奏家兼作曲家John Carisi(他同时也是Claude Thornhill乐队的资深成员)、作曲家兼小号手Shorty Rogers以及其他一些爵士音乐家或乐队指挥也曾创作或编排过类似Miles Davis九人团的作品。创作完《The Birth of the Cool》之后不久,Miles Davis就抛弃了这种九人团的风格,除却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他与Gil Evans合作组建大乐队再又涉猎外,Miles Davis一直是领导着小编制乐队,而且精力也集中于即兴演奏而非编排。

在现代爵士乐史上,没有人能象Miles Davis那样每隔10来年就创造出一种新的音乐风格,并且席卷整个爵士音乐圈,从最早的Cool Jazz到80年代的Hiphop。而他的乐队也成为爵士大师的聚集地和最初展露才华的地方,从John Coltrane到Chick Corea。

Miles Davis,1926年5月26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卒于1991年9月28日。

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家庭的他,父亲是一位牙医师,而母亲和姐妹都是音乐家。在13岁生日那年,Miles Davis拿到生平第一支小喇叭生日礼物,他父亲绝对想不到这支喇叭竟开启了他的音乐旅程,并且让他成为爵士发展过程上一位重要人物。

由于家境富裕,因而得以负担Davis到纽约茱丽亚音乐学院念书所需,但不久之后,他便离开学校到52街的酒吧表演,并因加入Charlie Parker的乐团而受到注意。事实上,年仅19岁的Davis,在当时尚无法与Parker相提并论,不过他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在四O年代末期所录制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Davis把温柔深沉的思绪带进跃动的Bop(咆勃)乐风中。

1945年的Miles Davis正值十九岁的青春年华阶段,他与一般人一样在学校读书(JULIA SCHOOL茱莉亚音乐院),但他与一般人不同之处,就在于此时的他已经与爵士乐Be Bop大师Charlie Parker同台,录下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歌「Now''''''''s The Time」,这首曲子的珍贵程度可见一般,除了一方面是Miles Davis的初放爵士光芒之作,另一方面则是这时正是音乐禁令的限制刚过,所有的爵士乐手就像出了笼子的老虎,极尽所能的发挥。而专辑的最后一首歌「Portia」是Miles Davis在60岁时所灌录的(1986),这时的他虽然已经到了一个音乐演奏家的残年阶段,但似乎不甘愿就此放弃他的音乐生涯,仍致力于Harmon- Muted(用于小号上面的弱音器)的音色发展,将传统的乐器加上了电子合成乐器。

1955年的Newport爵士音乐节,Davis与John Coltrane、Red Garland、Paul Chambers及Philly Joe等人合组五重奏乐团同台演出,令人为之惊艳。Miles Davis的闷音演奏相当出色,音色中具有些许神秘的特质,成为乐团表现之鹰架。1959年,中音萨克斯风手Cannonball Adderley的加入,使整个乐团达到最佳状况。“Kind Of Blue”专辑便将爵士乐从和弦的架构中解放出来,拱出音阶为独奏基础的结晶创作,被乐评评为爵士史上的不朽之作。

离开Parker之后的Davis于1947年认识了编曲家Gil Evans,并与Evans乐团的乐手组成乐团。他们于1957-1959年间所合作的管弦乐编制作品已被视为经典:包括“Miles Ahead”、改编盖希文的“Porgy And Bess”、以及改编自西班牙作曲家罗德利哥的「阿兰费斯」吉他协奏曲慢版乐章的优美“Sketches Of Spain”。而“Milestones”是首度以十九人弦乐编制为基底所编写的作品,Evans恰到好处地融合富丽的弦乐与Davis的小号乐器,使其更加多采丰富。

1964年,The Beatles风潮袭卷全球之时,Davis发现到传统摇滚乐配上爵士乐的市场潜力,而创造出Jazz-Rock,后来被称为Fusion(融合爵士),也因此吸引了许多摇滚乐迷加入爵士乐市场。

六、七十年代,迈尔戴维斯几乎就是爵士乐坛的标竿人物,他的音乐只要一问世,就成为乐手崇拜追随的对象,形成一种爵士风潮。  “我喜欢新鲜的东西,始终抱着每天学习的心情。对于那些走不出自己框框的乐手,我深深感到悲哀。”这就是迈尔戴维斯,一位永远追求新音乐,走在时代前端的爵士巨星。他的音乐尽管多变,他的性格始终神秘,但是对爵士乐执着的心,以及不断颠覆自我的理念,却是数年来坚持如一,这样一位爵士乐大师,相信再过七十年之后,受到乐迷怀念的程度一样会如同今日深厚,不会有丝毫减损。

1975年,在一连串汽车意外、嗑药等问题缠身的情况下宣布退休,甚而有人觉得Davis不能够再表演了。六年后,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的,Miles Davis又回来了,并且健健康康地推出“The Man With The Horn”这张专辑。之后发行“You're Under Arrest”这张以放客(Funk)为基调的专辑,甚且演奏Cyndi Lauper的「Time After Time」、Michael Jackson的「Human Nature」等流行曲目。

1991年9月28日Miles Davis去世于加州医院。这位固执的天才酷公子哥儿身后所得到的评语不是阿腴奉承,也不是愠怒词句,只是流传百世的一些优良事迹。他所留下来的音乐组织紧密、充满理性,象征不断追寻艺术的精神。

他的一生都在创新,参与缔造了Cool, Hard Bop, Modal, Fusion等曲风。

推荐几首冷爵士:

somebody already broke my heart--lover's rock

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 --ive mendes

so many nights--chris geith

mambo tonight--jojo effect

every breath you take--karan

we've saved the best for last--kenny g

glamour girl --louie austen

hold me light --mariango

quando,quando,quando--michael buble

be still my heart--silje nergaardd

somebody already broke my heart--lover's rock

歌手的话,严重推荐苏菲珊曼妮的所有歌曲,都是很好听的爵士类,带点灵魂曲风,一点点都不俗套。

王若琳的除外,她那个调调的爵士我听了很觉得闷而且很烦。

什么叫JAZZ啊?

爵士乐概述

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这种名叫爵士乐,具有显著美国特色的音乐从默默无闻、起源于民间的音乐发展成为美国本土产生的最有份量的艺术种类。如今在全世界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人聆听和演奏它,爵士乐以多种形式呈现出繁荣景象,从根源布鲁斯、拉格泰姆(Ragtime),经过新奥尔良爵士乐到Dixieland爵士乐、摇摆乐、主流爵士、比波普、现代爵士到自由爵士及电子爵士。令人惊异的不是爵士乐以如此众多的形式出现,而在于其每一种形式都相当重要,都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及独具的魅力而流传至今。如果要欣赏各种爵士乐,体会个中种种乐趣,就不能不需要拥有开放的态度,兼容并听。

寻根溯源

爵士乐由民歌发展而来,有多种源头,不易仔细考证。但它的根肯定是由黑人奴隶从非洲带来的。他们从各自的古老文化传统中撕裂开来,将民歌发展成为以歌曲讲故事的一种新的交流形式。美洲的黑人音乐保存了大量非洲特色,节奏特色明显,而且保留了集体即兴创作的特点。这种传统与新居住地的音乐一一大部分是声乐——结合起来,结果诞生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声音而是一种全新的音乐表达形式。

最有名的非洲—美洲音乐是宗教性的。这些优美动人的歌曲白人也听,不过比乡村黑人教堂里演唱的这类歌曲多一分上流社会的味道。今天人们所知道的福音音乐(gospel music)更准确地说是反映了早期非洲裔美洲人的情感力量及旋律感,而不是对本世纪起初十年中著名的Fisk Jubilee Singers的音乐中宗教性的继承。

其它早期的音乐形式包括可以追溯到蓄奴制时代的做工歌曲、儿歌及舞曲,这些都成为重要的音乐遗产,特别要考虑到在当时的制度下,音乐活动受到相当严格的限制。

布鲁斯的诞生

在蓄奴制被废,黑人奴隶得到解放以后,非洲—美洲音乐的发展很快。军乐团所弃用的乐器加上新获得的迁徙自由形成了爵士乐的根底:铜管乐、舞曲、布鲁斯。

布鲁斯作为一种音乐形式看似简单,实际可以有几乎是无穷的变化,一直是任何一种爵士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成功地保持了自身独立的存在。可以说如果没有布鲁斯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摇滚乐。简单说明一般布鲁斯的特点就是:它以每八或十二小节为一个乐段的音乐所组成,歌词紧密,它的"忧郁(蓝色)"特色产生的原因是将音阶中的"mi"音及"si"音降了半音。实际上,布鲁斯是作为与宗教音乐相对应的一种世俗音乐形式。

铜管乐队和拉格泰姆

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美国绝大多数南部城市内,都出现了黑人铜管乐队、舞曲乐队及音乐会乐队。与此同时,美国北部的黑人音乐倾向于欧陆风格。在该时期,拉格泰姆(Ragtime)开始形成。虽然拉格泰姆主要是在钢琴上弹奏,但是一些乐队也开始演奏它。拉格泰姆的黄金时代大约是在1898年到1908年,但它的时问跨度实际很大,影响绵延不绝。最近,它又被发掘出来,新的"拉格泰姆"特征是旋律迷人,大量使用切分音,但它的布鲁斯因素几乎荡然无存。拉格泰姆与早期爵士乐联系密切,但可以肯定的是拉格泰姆节奏较为稳定。

拉格泰姆最有名的作曲家是Scott Joplin(1868-1917)。其他有名的拉格泰姆大师包括James Scott、Louis Chauvink Eubie Blake(1883-1983)、Joseph Lamb等,其中后者虽然是白人,然而他完全吸收了这种音乐形式的内涵。

进入爵士时代

拉格泰姆,特别是淡化爵士色彩的通俗风格,其娱乐对象是中产阶级,为正统音乐人士所不喜。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内,爵士音乐逐渐形成,但当时还不叫"爵士"(Jazz),它最初被称为Jass,首先出现在美国南部城市黑人工人居住区内。和拉格泰姆一样,爵士乐最初也是作为舞曲出现的。最早成为早期爵士乐同义词的城市是新奥尔良,这种说法有几分真实,但也有几分夸大。

新奥尔良:爵士乐的摇篮

新奥尔良在爵士乐诞生及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在这里,对爵士乐早期的历史研究及记录比在其它地方都进行得更加深入。在1895年到1917年这一段时间里,新奥尔良的爵士乐比起其它地方可能是种类更多、更好,但这绝不意味着新奥尔良是产生爵士乐唯一的一个地方。在每一个有相当数量黑人聚居的美国南部城市所产生的音乐都应被视为是早期爵士乐的一种。如在孟菲斯就出现了W.C.Handy(1873-1958)这样一位布鲁斯作曲家和搜集者。其它城市还有亚特兰大、巴尔的摩等。

当时的新奥尔良显得卓而不群得益于其非常开放及自由的社会氛围。不同信仰及不同种族的人可以相互联络,因此在这种容易沟通的环境下的音乐传统十分丰富,有法国的、西班牙的、爱尔兰的及非洲的。这样,新奥尔良成为孕育爵士乐的肥沃土壤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如果说新奥尔良是爵士乐诞生之地的这种说法虽有夸大,但还不失几分真实的话,那种关于爵士乐是诞生于红灯区的说法则完全是胡说八道。虽然新奥尔良的确曾经使娼业合法化并因此产生了几座全美国最精致和有品味的"运动屋",但是在这些地方所演奏的音乐如果有也只是钢琴独奏而已。实际上,人们第一次听到爵士是在与此颇不相同的场所。

当时,新奥尔良引人注目的是有许多社团及兄弟会式的组织,它们大部分资助或雇佣一支乐队以在不同的场合——如室内或室外舞会、野餐会、商店开张仪式、生日或周年纪念派对上演奏。当然,演奏爵士乐也是葬礼队伍行进的一个特色,一直到今天还是这样。根据传统,乐队集合在教堂门口,演奏着庄严的进行曲及悲伤的圣歌,带领着葬礼队伍向着墓地徐徐前进。在回来的路上,人们的步伐加快,轻快的进行曲和拉格泰姆代替了挽歌。这种列队行进总是能吸引很多人观看,在爵士乐的发展上有重要意义。那些小号手及单簧管手们就是在此时一展其创造天分,而鼓手们也打出了富于节奏性的节拍,这成为使拍子变得"摇摆"的基础。

早期音乐家

在这些早期的乐队中乐手绝大多数是某种工匠(木匠、砌砖匠、裁缝等)或者是那些在周末或假期内作音乐演出并赚些小钱的干活人。

第一位新奥尔良的有名乐手,就是第一个爵士乐手是Buddy Bolden(1877-1931),他是一位理发师。他演奏短号并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组成了一个乐队。他可能是第一个将根源、粗糙的布鲁斯与传统乐队音乐结合起来的人,这一步在爵士发展史上意义重大。

Bolden在Mardi Gras的一次游行演出时因精神病发作而被收治,余生在一家收留顽固患者的精神病院度过。据说他曾灌录了唱片,但迄今无法证实。我们所了解的他的音乐来自于另外一些在年轻时曾听过他演出的音乐家们的回忆。

Bunk Johnson(1889-1949)曾在Bolden的最后一支乐队里吹过第二短号。在他生命最后十年,人们之所以能对新奥尔良古典爵士乐重新产生兴趣,其中居功至伟的便是Bunk Johnson。他是一位杰出的讲故事能手,个性丰富多彩。新奥尔良的传奇故事大部分与他有关,但由他亲口讲出的基本上以夸张的成分居多。

许多人包括一些资深的爵士乐迷都相信早期的爵士音乐家都是自学成才的天才,认为他们既不识谱又没上过一天音乐课。这种说法浪漫有余,可是谬之千里。几乎所有早期爵士乐中重要人物至少在正统音乐基础方面都是很扎实的,有些造诣还要更深。

虽然如此,他们在乐器使用上的创新精神仍是独具的。最显著的例子要数Joseph O1iver(1885-1938)(绰号"国王"),他是个短号手及乐队领袖。他曾使用过能找到的各种东西,包括饮水杯、装沙子的桶、及浴缸塑料水塞之类的东西来使他的短号吹出多种音色变化。Freddie Keppard(1889-1933)是O1iver的主要竞争对手,Keppard不用弱音器材,这使他可以以作为新奥尔良最嘹亮的短号手而自豪。Koppard也是第一个将爵士乐带到美国其它地区的新奥尔良人,1915年,他与Original Creole管弦乐队合作在纽约表演轻歌舞剧。

爵士乐北上

到1912年左右,典型爵士乐队的乐器包括短号(或小号),长号、单簧管、吉他、低音提琴及鼓。(因为不便搬运,所以很少使用钢琴)。早期爵士现在给人的印象是班卓琴和大号比较突出,实际上爵士乐队开始使用它们还是后来几年的事,这是因为早期的录音技术还不能对声音更轻柔的吉他和低音提琴进行拾音。

在当时的爵士乐队中担任领奏的是短号,长号与其在低音区以滑音方式与其作和弦呼应,单簧管在两者中作修饰性的演奏。在爵士乐中最早作即兴演奏的是单簧管手,Sidney Bochet(1897—1959)就是其中一位。他不到十岁就是熟练的乐手了,后来他转向以演奏高音萨克斯为主。他也是第一个在国外扬名的爵士音乐家。1919年他访问了英格兰和法国,1927年他访问了莫斯科。

大多数的爵士乐手声称他们的音乐没有除了拉格泰姆(ragtime)及切分音之声(syncopated sounds)以外的其它名字。首先使用爵士(jazz)这个词的是长号手Tom Brown的乐队,他是来自于新奥尔良的一个白人。他于1915年在芝加哥使用了这个词。这个词的来源不明,其最初的含义一直是众说纷纭。

第一个使用“爵士”这个词并使之流传不衰的的乐队也是一支白人乐队,而且也来自新奥尔良,这就是“Original Dixieland爵士乐团” (OriginaI Dixieland Jass Band)。这个乐团在1917、1918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动,他们多少算是第一支灌录唱片的爵士乐队。这支乐队的成员绝大部分都曾在“老爸”Jack Laine(1873-1966)的乐队里干过。Jack Laine是一个鼓手,被认为是第一个白入爵士乐手。不管怎么说,在新奥尔良的音乐融合特征比较明显。有一些肤色不太黑的非裔美国人“混”进了白人乐队。

到了1917年,许多重要的爵士乐手离开了新奥尔良到北方去,这里面有白人也有黑人。其中的原因并不是新奥尔良臭名昭著的红灯区的关闭,简单地说不过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欧洲大战使美国的工业欣欣向荣,这些乐手和那几百万工人一样涌向北方,在那里有保障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

小路易斯和“国王”Joseph O1iver

“国王”Joseph O1iver于1918年移居芝加哥。他原来在老家最好的一支乐队里,为填补他的空缺,他推荐了18岁的Louis Armstrong(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比他年长的人都叫他“小路易斯”,他生于1901年8月4日,家境在新奥尔良的黑人中也算是赤贫。他最早的音乐活动是组织了一个男孩四重唱小组在街上唱歌讨钱。后来他卖过煤炭也在防洪堤上干过。

louis Armstrong的第一次音乐课是在感化院中上的,他是因为于1913年新年除夕用一只旧手枪向大街上放空包弹而被送进感化院中度过18个月。当他从感化院中出来的时候,他的音乐水平已足够在市里的乐队中找份活。第一个发现这个年轻人的音乐天分的成名音乐家是“国王”Joseph Oliver,他给路易斯上音乐课并被其崇拜。

Creo1e爵士乐团

当奥里佛邀请阿姆斯特朗加入他在芝加哥的乐队时,芝如哥成已为新的世界爵士中心。虽然纽约是“Original Dixieland爵士乐团”(ODJB)取得巨大成功的地方,由他们引起的随乐跳舞的风气一时之兴,但是在纽约的乐队好像只继承了ODJB的杂耍风格,而没有学到其音乐上的精髓。他们只是模仿而已(第一个也是最成功的是Ted Lewis)。当时在纽约的南部乐手也少得可怜,所以不能带来新奥尔良的纯正风格。

但在芝加哥情况则有所不同,其中有大量来自新奥尔良的乐手。禁酒令刚刚废除,这所城市的夜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在这里比别的乐队都好一大截子的是“国王”Joseph Oliver的“Creo1e爵士乐团”(Creo1e Jazz Band),特别是在Louis Armstrong于1922年来芝加哥以后。这支乐团代表了新奥尔良古典爵士合奏风格的最后辉煌,也预兆着新的风格的开始。除了这两个短号手,乐团中另外的明星包括Dodds兄弟,即单簧管手Johnny Dodds(1892—1940)和鼓手Baby Dodds(1898-1959)。Baby Dodds给爵士乐的鼓节奏的微妙及内在动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与另一个新奥尔良出生的鼓手Zutty Singleton(1897—1975)一起,他给爵士鼓演奏带来了“摇摆”的概念。但是摇摆乐的“传教士”毫无疑问仍是Louis Armstrong。

第一张爵士乐唱片

“Creo1e爵士乐团”于1923年开始灌制唱片,虽然这不是第一支灌制唱片的新奥尔良黑人乐团,但却是最好。他们的唱片在全国广为发行,乐团对于其它乐手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此两年前,长号手Kid Ory(1886—1973)的“阳光管弦乐团”(Sunshine Orchestra)成为第一个灌制爵士乐唱片的乐团,但是他们是在一家不起眼的加利福尼亚公司灌制的,该公司不久破产,他们的唱片因此很少被人听到。

也是在1923年,“新舆尔良节奏之王”(New Orleans Rhythm Kings)——一支活跃在芝加哥的白人乐团开始录制唱片。这支乐团在音乐上远比以前的“Original Dixieland爵士乐团”复杂。在一次录音中,他们聘用了来自新奥尔良的著名的钢琴手兼作曲家绰号为“果冻卷”(Jelly Roll)的Ferdinand Morton。同年,Ferdinand Morton也开始了自已唱片的录制。

“果冻卷”Ferdinand Morton

Ferdinand Morton在1938年为美国国会图书馆所录制的一系列唱片成为了解早期爵士的宝藏。他非常复杂,此人自负、野心勃勃,夸张一点说,他还是个骗子、皮条客、赌徒,但他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手和作曲家。他的最大才能可能在于组织乐队及编曲。他于1926年到1928年率他的“红辣椒”乐团(Red Hot Peppers)录制的一系列唱片连同Josheph O1iver的唱片可以说是新奥尔良传统爵士乐最辉煌时期的见证,是爵士乐伟大成就的一部分。

Louis Armstrong在纽约以及大乐团的诞生

对于富于创造力的天才Louis Armstrong来说,传统无疑就像一道紧箍咒。在1924年后期他接受了纽约最具声望的黑人乐队领袖Fletcher Henderson(1897—1952)的邀请,辞别了Joseph O1iver。Fletcher Henderson的乐团在纽约位于百者汇的Roseland舞场演出,这是第一个在爵士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乐团。

第一支大乐团从当时的标准舞乐团发展而来,组成是由三把小号、一把长号、三支萨克斯、其它簧片乐器均为两件,钢琴、班卓琴、低音乐器(低音提琴或低音铜号)、鼓。这些乐团都是依谱演奏(编曲谱或“曲表”),但是也给予作为重头人物的独奏乐手以创造发挥的自由,可以不依曲谱演奏。

虽然Fletcher Henderson的乐团在当时一枝独秀,但在Louis Armstrong加入时,乐团还是在节奏上显得不大平滑、灵活性不够。录音中他那流畅优雅的独奏听起来就像一颗钻石放在了锡座上。

Louis Armstrong的风格特点在当时就己发展成熟。他第一个在小号上奏出了极动听、极吸引人的音乐。他在曲调上的创造性发挥令人耳目一新但又合乎逻辑。在节奏上表现出的平衡性(爵士乐手称为“点儿”—time)使其他乐手的演奏与他相比无不显得僵硬笨拙。

他对于其他乐手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Fletcher Henderson并没有给他以许多的独奏表现机会,这可能是他认为他为之演奏的白入舞客尚没有准备接受Louis Armstrong的创新风格。在乐团中呆的这一年中,Louis Armstrong从风格上改造了这只乐队,后来最终全美国的大乐团的风格都因其而得到改造。

F1etcher Henderson乐队的主要编曲者Don Redman(1900-1964)听到了Louis Armstrong的吹奏并记下了谱。另一位萨克斯手Co1eman Hawkins在与Louis Armstrong合作后也发展了自己的萨克斯吹奏风格,从而成为未来十年中的萨克斯演奏指路人。

在纽约的时候,Louis Armstrong也曾与Sidney Bechet,Bessie Smith(1894-1937)合作录过唱片,后者是最伟大的布鲁斯歌手。1925年,Louis Armstrong回到芝加哥,开始以自己的名义和一个小乐队“热力五入组”(Hot Five)录制唱片,乐队成员包括他的妻子——弹钢琴的Lil Hardin Armstrong(1899—1971),长号手Kid Ory1,单簧管手Johnny Dodds,吉他手Johnny St.Cyr.。他们的第一张唱片着力突出了比Louis Armstrong个人,首先是在美国,然后是全世界,成为在乐手中引起轰动的专辑。可以说如果没有电唱机,爵士乐的传播乃至其全面的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国王”路易斯

“热力五人组”(The Hot Five)严格地说是个录音乐队。因为对于每首作品,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在不同的场合下都演奏过,其中包括在剧院的乐池中。他的技艺日臻精进,终于在1927年,他从吹短号转而吹更嘹亮的小号。他偶尔也会一展他那独一无二的豆沙歌喉,但只是求其新奇而己。1929年他的歌喉的流潜质一露峥嵘,当时他回到纽约参加了一出音乐剧的演出,其中演唱了著名的歌曲“Ain't Misbehaving”(“不是瞎胡闹”),而且演奏了钢琴手“胖子”Thomas Waller(1904—1943)所写的著名曲子。他因此成爵士乐中的器乐家、歌手、表演家。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艺术上的顶峰是在随后的一年与另一位钢琴手Earl Hines(1903—1983)合作时达到的。“老爸”Earl Hines是第一个与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水平相当的合作者,两人在灵感上互相激励。由于两人的合作而产生了几首真正的爵士乐代表作,包括《West End Blues》及二重奏《Weatherbird》。

爵士时代

路易斯在二十年代的乐坛上一时风头无二。实际上,他一手促成了当时及以后的爵士音乐语汇的形成。但是爵士时代的大部分爵士乐都是由那些年轻人用班卓琴及萨克斯奏出的活泼舞曲,他们对于布鲁斯或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音乐理解甚少。尽管如故,这个快乐舞曲时代所产生的音乐中,还是有令人吃惊的一部分含有真正的爵士元素。

Paul Whiteman——爵士之王?

作为乐队领袖,最有名的当属Paul Whiteman(1890—1967)他被称为爵士之王。但颇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的第一个取得成功的乐团根本不演奏爵士乐,他后来领导的乐团演奏爵士乐也少得可怜。不过这些乐队演奏的舞曲极其精彩。由于Paul Whiteman出手阔绰,吸引了一些最好的白人乐手为他的乐队作曲及演奏。从1926年起,Paul Whiteman有时给一些受爵士乐影响的乐手一些独奏机会,这些人有短号手Red Nicho1s、小提琴手Joe Venuti、吉他手Eddie Lang(1904—1933)、“Dorsey兄弟”乐队的长号兼小号手Tommy(1905—1956)、单簧管及萨克斯手Jimmy(1904—1957),这些人后来都各自组成了自己的乐队。

1927年,Whiteman接纳了Jean Go1dtte的爵士乐队的主要乐手,其中有一位年轻的短号手(有时也弹钢琴),他是一位难得的天才作曲家,这就是Bix Beiderbecke(1903—1931)。Bix十分抒情、个人化的音乐加上他的早夭使他成为第一个(也是最持久的)爵士乐传奇人物。他的浪漫化人生成为一本书和一部电影的灵感之源,但是两者与真实情况皆相去甚远。

Bix创造力最旺盛时期,他最好的私人朋友也是他在音乐上最好的朋友当属萨克斯手Frank Trumbauer(1901—1956),人们亲呢地将两者称为“Bix和Tram”。如果没有两人精彩的呼应及独奏演出,Whiteman乐队所灌录的唱片就可能是白开水一杯,十分乏味。

Beiderbecke的遗产

Bix苦乐参半的抒情风格影响了许多心怀抱负的爵士乐团,其中就有所谓的“奥斯汀中学帮”,这是一群有天分的芝加哥青年人,其中只有寥寥几人真的上过奥斯汀中学。这些人中的一些到了摇摆舞时代后出现了几个热心的倡导者,其中有鼓手Gene Krupa(1909—1973)、Dave Tough(1908—1948)、单簧管手Frank Teschemacher(1905—1932)、萨克斯手Bud Freeman(1906—1991)、钢琴手Joe Sullivan(1906—1971)、Jess Stacy(1904—);吉他手兼企业家Eddie Condon(1905—1973)。与他们同时代的人,有时还是并肩战斗的战友有单簧管天才Benny Goodman(1905—1986)和稍为年长的Mezz Mezzrow(1899—1972),后者在1946年出版了自传《Really the B1ues》(《真正的布鲁斯》),其中虽然有不甚确切的地方,但仍不失为最好的爵士乐专著之一。

Trumbauer,虽然声名不及Bix,但受他影响的音乐家人数比起受Bix影响的人数不算少,其中有爵士乐史上最伟大的萨克斯手Benny Carter(1907—)及lester(Prez)Young(1909—1959)。

辛迪·劳帕的演艺经历

1980年至1982年:乐队Blue Angel与乐队同名专辑

1978年,辛迪通过经纪人Ted Rosenblatt结交了萨克斯演奏家John Turi,辛迪与Turi两人组建了名为Blue Angel(蓝色天使)ted萨克斯暖场的乐队,并录制了原创的歌曲小样。The Allman Brothers Band的经纪人Steve Massarsky在听到小样后十分喜欢辛迪的声音,并花费5,000美元签约了Blue Angel,成为了他们的经纪人。

期间,辛迪收到了单独录制专辑的机会,但是她拒绝了,因为她想让乐队的每一位成员能够一起录制专辑。最终Blue Angel被Polydor Records签约,并在1980年发行了同名专辑《Blue Angel》。

虽然辛迪十分讨厌专辑的封面,认为封面上的自己像大鸟“博得”(芝麻街中的一位卡通人物),但是专辑的封面却被滚石杂志评选为新浪潮百大专辑封面(100 best new wave album covers)之一。尽管这张专辑受到好评,但是因为销量惨淡导致乐队解散。

Blue Angel的成员与经纪人Steve Massarsky闹翻并炒掉了Massarsky,后来他提出了80,000美元的诉讼迫使辛迪破产,之后辛迪因为声带囊肿导致暂时失声。

在Blue Angel解散后,辛迪因为财务问题开始在零售店工作,在IHOP餐厅当服务员,以及在当地的酒吧俱乐部献唱。当音乐评论家们看见辛迪表演时,对于Lauper四个八度的音域及独特的演唱风格,认为Lauper拥有当明星的潜力。

1981年,辛迪在纽约的一家酒吧唱歌时结识了戴维·沃尔夫,戴维·沃尔夫成为了辛迪的经纪人并帮助辛迪签约了Portrait Records及子公司Epic Records。 1983年至1985年:专辑《She's So Unusual》、美国援非、电影《七宝奇谋》与世界摔角娱乐

辛迪的第一支单曲Girls Just Want To Have Fun于1983年6月发行,这首歌曲是Robert Hazard完成于1979年,并录制成DemoI小样,但因故并没有发行上市。辛迪在重新填词诠释这首歌后一炮而红,歌曲也成为了著名的女权主义国歌与同志国歌,辛迪凭借夸张大胆的言行举止,带动了流行风潮,并成为MTV开台后的主打艺人,歌曲的录影带成为MTV音乐录影带大奖的第一支最佳女歌手录影带。

1983年10月14日,辛迪发行了个人首张专辑《She's So Unusual》(她非比寻常),专辑风靡全球并大获成功,《She's So Unusual》在美国Billboard 200上达到第4名,美国获得六白金专辑认证。

《She's So Unusual》发行的单曲也十分热销,让辛迪成为了历史上首位单张专辑便拥有四首Top 5单曲的女艺人。分别是:

Girls Just Want to Have Fun(女孩爱玩乐)#2

Time After Time(无数次)#1

She Bop(摇滚女郎)#3

All Through the Night(漫漫长夜)#5。

专辑的第三首单曲She Bop成为美国公告牌Billboard Hot 100上唯一一首含有同志情色杂志的Top10单曲,这首歌曲也是历史上第一批被打上脏标的歌曲之一。

除了市场反应极佳外,辛迪更荣获了1985年格莱美奖最佳新人奖(Best New Artist),辛迪成为历史上第三位单届格莱美同时获得四大通类奖项提名的艺术家。

1983年年末,辛迪展开了个人的首次巡回演唱会Fun Tour,巡演演出长达一年共计101场。

1985年2月28日,辛迪参与录制了向非洲饥民捐款的大型慈善活动USA for Africa(美国援非)的慈善歌曲We Are the World(天下一家),辛迪负责Bridge过门部分的高音演唱。

期间,辛迪经常与她的“保镖”胡克·霍根一起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后来,辛迪作为歌手代表参加了WWF举办的摇滚摔跤联盟赛(Rock 'n' Wrestling Connection),并成为了温蒂·里克特的经纪人。二人联合让温蒂·里克特成为了第一个女子冠军。

1985年6月,辛迪在电影《七宝奇谋》中献唱主题曲The Goonies 'R' Good Enough(足够好),这首主题曲成为了辛迪第5首Billboard Hot 100 Top 10单曲。 1986年至1988年:专辑《True Colors》与电影《Vibes》

第一张专辑《She's So Unusual》将辛迪的歌唱事业带上高峰,辛迪沉寂一年后,于1986年9月推出了第二张录音室专辑《True Colors》(真实的色彩)。

与前作相比,这张专辑收录了多首辛迪自己的原创歌曲,同名单曲True Colors登顶Billboard Hot 100后座并蝉连了两周,这首歌曲直到10年后,辛迪本人才得知这首歌曲在LGBT群体中广泛流传,并成为了经典的同志国歌。

专辑的第二首单曲Change of Heart(回心转意)也登上了Billboard Hot 100第三名。

和第一张专辑相比,《True Colors》在排行成绩和销售数字方面皆不如前。不过《True Colors》仍获得了商业性的成功。《True Colors》在Billboard 200也获得了第四名的名次并在美国地区获得双白金专辑认证。同名单曲True Colors与专辑曲目911同时入围了1987年格莱美最佳流行女歌手奖项。

同年9月,辛迪展开了个人的首次全球巡演True Colors World Tour,辛迪拜访美亚澳欧,历时6个月共表演59场。

1987年,辛迪当时的经纪人兼男友戴维·沃尔夫,制作发行了辛迪的首部演唱会电影《Cyndi Lauper in Paris》(辛迪巴黎夜现场),并在HBO电视网进行播放。

辛迪的银幕处女作《Vibes》是肯·卡皮斯于1988年执导的电影,,但是这部电影并没有受到评论家和观众的欢迎,最终以票房失败告终。辛迪在剧中饰演女一号Sylvia Pickel,并为电影献唱了歌曲Hole in My Heart(All the Way to China)“,这首歌曲原计划是辛迪第三张专辑的首播单曲,但因成绩不理想,公司取消了这首单曲的宣传,辛迪的第三张专辑也因此延期推迟,这首歌曲成为了辛迪在澳大利亚第五首Top 10单曲。 1989年至1992年:专辑《A Night to Remember》、电影《碰错冤家生错娃》与婚姻生活

1989年4月,辛迪展开了名为A Night to Remember World Tour的世界巡演。同年5月,辛迪发行了个人第三张录音室专辑《A Night To Remember》(难忘那一夜)。

专辑的首支单曲I Drove All Night(彻夜狂奔)打入Billboard Hot 100第六名,并入围了1990年格莱美最佳摇滚女歌手提名。

在专辑的制作期间,辛迪与经纪人兼男友戴维·沃尔夫产生了歧义,经纪人认为辛迪应该做商业化的流行歌曲,而非成熟内涵的非商业歌曲。在专辑发行后,二人分道扬镳导致专辑在中后期宣传崩盘。虽然专辑在美国地区反应不佳,但《A Night to Remember》成为辛迪在英国专辑榜单上排名最高的录音室专辑,专辑在日本地区获得了白金认证,辛迪也更凭借此专辑在南美地区收获了大量人气。

1991年1月,辛迪个人参演的第二部电影《碰错冤家生错娃》上映,辛迪在戏中与美国演员戴维·桑顿相识,同年11月,二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由小理查德担任婚礼司仪。 1992年至1993年:音乐剧《星幻》、专辑《Hat Full of Stars》与电影《福星急转弯》

1992年,辛迪为音乐剧《星幻》录制了一首单曲The World Is Stone,这首歌曲未在美国地区发行,歌曲在法国地区获得了极大的商业性成功,歌曲停留在法国单曲榜前五名的位置长达三个月之久,并在法国地区认证黄金。

1993年6月,辛迪的第四张录音室专辑《Hat Full of Stars》(幸运之帽)发行,辛迪称这张专辑是她的最私人化的专辑,并在歌曲中写到了存在争议的社会话题,专辑在乐评上获得了广泛高度的赞扬与好评。这是辛迪第一张全部歌曲参与创作的专辑,但是这张专辑在全球范围内的商业成绩与榜单排名表现极其不佳,仅在法国地区获得黄金认证。

辛迪个人的第四场巡演Hat Full of Stars Tour于1993年5月展开。其中,辛迪在1993年的跨年夜首次访华,在台湾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两场演出。

同年,辛迪参演了电影《福星急转弯》,在电影中辛迪饰演女秘书Geena Briganti一角。 1994年至1995年:精选专辑《Twelve Deadly Cyns...and Then Some》与电视剧《ted萨克斯暖场我为卿狂》

1994年8月22日,辛迪的首张精选集《Twelve Deadly Cyns...and Then Some》(致命的吸引力)在除美国以外的地区全球发行,专辑收录了辛迪出道10年间13首炙手可热的金曲。其中,辛迪为专辑录制了新作品Come On Home(归宿),I'm Gonna Be Strong(学会坚强)以及Hey Now(Girls Just Want To Have Fun)的全新版本。这张专辑获得了全球商业性的成功,在多个国家获得了白金专辑认证,成为辛迪在英国地区(英国专辑榜单排名#2,认证双白金唱片)以及日本地区(认证百万唱片)销量最高的专辑。

同年,辛迪为宣传专辑展开了Twelve Deadly Cyns World Tour的世界巡演。辛迪凭借在NBC情景喜剧《我为卿狂》中饰演男主角前妻Marianne Lugasso一角,入围1994年艾美奖喜剧类最佳客串女演员。1995年,辛迪再次入围并成功夺得此奖项。

1995年,辛迪重返美国市场,精选专辑《Twelve Deadly Cyns...and Then Some》于7月18日在美国地区发行,专辑获得了黄金认证。Hey Now(Girls Just Want To Have Fun)在发行一年后,打入了Billboard Hot 100榜单。 1996年至2000年:家庭生活、专辑《Sisters of Avalon》与专辑《Merry Christmas... Have a Nice Life》

1996年11月,辛迪的第五张录音室专辑《Sisters of Avalon》(阿瓦隆姐妹)在日本发行,这张专辑不拘一格,开扩了辛迪在音乐事业的新领域,辛迪将另类摇滚与流行摇滚,传统音乐与电子乐融入其中,专辑依旧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同名单曲”Sisters of Avalon被创作人名人堂称为辛迪个人最优秀的歌曲。

同年,辛迪在日本以及美国地区展开了Sisters of Avalon Tour的巡演。期间,辛迪参加了蒂娜·特纳的世界巡演Wildest Dreams Tour,担任巡演的开场嘉宾。

1997年4月,专辑《Sisters of Avalon》在全球地区发行,专辑在除日本地区外,销量较为低迷。

同年11月,辛迪生下了她的儿子德克林。

1998年10月27日,辛迪发行了第六张录音室专辑《Merry Christmas... Have a Nice Life》(圣诞快乐),这是辛迪的第一张圣诞专辑,也是她与索尼公司的最后一次合作。

1999年,辛迪为电影《舞场双雄》录制了原声带单曲Disco Inferno,歌曲入围了1999年格莱美奖最佳舞曲奖。

同年,辛迪展开了Summer Tour '99夏季巡回演出,并为雪儿的“Do You Believe?”演唱会担任开场嘉宾。期间,辛迪拍摄了电影《投机者》,该影片于次年发行,辛迪的表演受到好评。

2000年,Epic公司发行了辛迪的精选集《Time After Time: The Best of Cyndi Lauper》(辛蒂罗波/精选集),专辑在英国地区获得了银唱片认证。 2001年至2004年:专辑《At Last》与专辑《Shine》

2001年,辛迪为即将发行的专辑《Shine》(光芒万丈)准备,专辑回归辛迪早期的新浪潮与流行摇滚风格。但是专辑由于商标问题未能发行,最终在网络上被泄漏出去。第二年,《Shine》以5首曲目的EP形式发行,辛迪为宣传EP,展开了Shine Tour巡演。

2002年,索尼公司发行了辛迪的第三张精选集《The Essential Cyndi Lauper》(世纪典藏),澳洲地区独占发行的版本《The Great Cyndi Lauper》在澳洲地区获得了黄金唱片认证。

2003年,辛迪发行了一张翻唱专辑《At Last》相思情未了,让辛迪重返美国市场,其中Unchained Melody入围了2005年格莱美奖最佳伴唱器乐编曲奖项。

同年,辛迪展开了个人的第九次巡回演唱会At Last Tour,巡演演出长达一年共计100场。

2004年5月,《Shine》的完整版专辑仅在日本地区发行。

同年8月,辛迪参加了2004世界巨星长城演唱会,这也是辛迪首次拜访中国大陆进行演出。 2005年至2006年:精选专辑《The Body Acoustic》与音乐剧《三便士歌剧》

2005年,辛迪在美国电视剧《同志亦凡人第五季》中客串表演,并演唱了Shine这首歌。同年,辛迪发行了个人第二张精选专辑《The Body Acoustic》(身体知音),这是一张不插电专辑,辛迪将精选收录的歌曲进行了重新演绎,另有不同的味道。辛迪为宣传专辑,展开了The Body Acoustic Tour巡演。

2006年,辛迪出演了音乐剧《三便士歌剧》。同年,辛迪入驻长岛音乐名人堂。 2007年至2009年:真色彩年度庆典、专辑《Bring Ya to the Brink》、原色基金会与电视剧《识骨寻踪》

2007年6月,辛迪举办了首届真色彩年度庆典(True Colors Concerts),用以支持人权运动,LGBT组织等慈善机构,有29位明星进行了演出参与,演出共举办了44场。

2008年5月,辛迪发行了个人第九张录音室专辑《Bring Ya to the Brink》(潮流尖端),这张专辑是辛迪自1983年在史诗唱片Epic Records发行的最后一张录音室专辑。专辑满溢着迪斯可、电子、浩室舞曲声线,入围了2009年格莱美最佳电子/舞曲专辑。另外,专辑诞生了两首美国公告牌舞曲榜冠军单曲:Same Ol' Story与Into the Nightlife。

同年,辛迪与Gregory Lewis联合创办了原色基金会(True ColorsFund),主要受益群众为男女同志人群,双性恋以及变性人等弱势群体。

2009年,辛迪出演FOX电视连续剧《识骨寻踪》,饰演灵媒人物Avalon Harmonia。 2010年至2012年:真人秀《飞黄腾达》、专辑《Memphis Blues》与自传

2010年3月,辛迪参加了NBC真人秀节目《飞黄腾达第九季》,辛迪将自己获得的奖金全部捐给原色基金会。

同年6月,辛迪的第十张专辑《Memphis Blues》(孟菲斯蓝调)发行,正逢辛迪57岁的生日。专辑夺得Billboard Blues Albums冠军之位蝉联13周,成为2010年年度最热卖的蓝调专辑,夺得Billboard蓝调专辑榜年度冠军,同时专辑入围了2011年格莱美奖最佳传统蓝调专辑奖项。 同月,辛迪展开了个人的第12次巡回演唱会Memphis Blues Tour,巡演演出长达一年共计143场。

2011年11月,辛迪在iTunes Store发布了一首蓝调圣诞单曲Blue Christmas 以及一首与诺拉·琼斯合作的单曲“Home for the Holidays”。同年12月,辛迪举办了第一届Cyndi Lauper Friends - Home for the Holidays慈善演出。

2012年,辛迪发行了她的自传《Cyndi Lauper: A Memoir》。 2013年至2015年:真人秀《辛迪劳帕的非凡人生》、音乐剧《长靴妖姬》与三十周年庆典

2013年1月,WE tv电视台播放了辛迪的个人真人秀节目《辛迪·劳帕的非凡人生》,这套半小时的节目让观众一窥她私人生活和职业生活,看她如何同时扮演好摇滚巨星、母亲、妻子、百老汇作曲家和慈善家的角色,演员老公戴维·桑顿和15岁儿子德克林也入镜,共12集,

同年4月,辛迪与哈维费斯特恩共同指导的百老汇音乐剧《长靴妖姬》首映。这部音乐剧由同名电影改编,描述一间老字号男装鞋厂在经济不景下,改为帮扮装皇后特制鞋子,最后成功过渡难关的故事。音乐剧在上映后大受业界好评并深受观众的喜爱,并进行了全球巡回演出。

《长靴妖姬》在2013年托尼奖上,获得13项提名并夺得6项大奖,成为当届托尼奖上最大的赢家,其中辛迪本人获得了最佳原创配乐奖,她是首位获得此奖项的女性。 音乐剧的原声带更让辛迪在2014年格莱美奖上,获得最佳音乐剧专辑奖。

同年,辛迪为庆祝个人出道30周年,展开了长达一年的全球巡演She's So Unusual: 30th Anniversary Tour。期间,辛迪再次为雪儿担当演唱会开场嘉宾,在雪儿的Dressed to Kill演唱会上共献唱36场。

2014年3月,辛迪对首张个人专辑《She's So Unusual》进行了改版,《She's So Unusual: A 30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她非比寻常 30周年庆典)发行。

同年9月,辛迪与莎拉·巴莱勒斯将各自的单曲True Colors及Brave进行串烧录制,为美国儿童青少年抗癌宣传,不到5天,便筹集到300,000美元用以美国抗癌协会的建设和治疗中。

2015年1月,辛迪为宣传精选专辑《She's So Unusual: A 30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在日本地区展开了名为Cyndi Lauper: A 30 Year Anniversary Celebration的巡回演唱会。

同年6月,为表彰辛迪对流行音乐做出杰出的贡献,辛迪入驻了创作人名人堂。

辛迪的新专辑Detour将在2016年5月2日发行。

关于ted萨克斯暖场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