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敦煌舞暖场,以及敦煌舞表演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甘肃一中学课间操跳敦煌舞,学校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 2、如何看待甘肃一中学课间操跳敦煌舞走红这件事?
- 3、中学生课间操跳起敦煌舞,学校为何别出心裁?
- 4、甘肃中学生课间操跳敦煌舞,敦煌舞的起源是什么?
- 5、古典舞三大流派-敦煌舞
甘肃一中学课间操跳敦煌舞,学校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10月22日,甘肃酒泉一中学课间操视频吸引了大家地关注,视频中可以看到该校课间操不是传统的广播体操,而是颇具当地特色的舞蹈——敦煌舞。而学生的动作轻柔、舞姿优美,看起来也是十分赏心悦目。据学校老师介绍:这支颇具古典艺术特色的舞蹈灵感来源是敦煌壁画,由老师和同学们根据壁画内容共同进行了二次创作,此舞蹈作为课间操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了,而学生及家长都表示很支持。
我们都知道甘肃敦煌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敦煌壁画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因其丰富的壁画内容、精湛的壁画技艺、宏达的壁画规模,使得敦煌壁画在世界壁画历上名列前茅的。敦煌壁画见证了各个朝代的变迁,对于佛教传播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而敦煌舞是对壁画内容最直接的表达形式,也是一种比较完美的体现形式,舞蹈将如此神秘的文化“人性化”,使得普通人更容易理解、欣赏。近年来纷纷舞蹈演员通过各种形式的舞蹈方式进行演绎,或大气磅礴或婀娜多姿,一个个仿佛是壁画上飞下来的美女一样……
而该学校作为敦煌本地学校,对于推传播本地民族特色有着一定的责任,而他们对于敦煌舞的发扬光大根据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所以学校将敦煌舞代替广播体操,是为了将地域风情与学校教育完美结合,在弘扬本地传统特色文化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们地身体素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们地古典艺术情趣。
欢迎大家都来敦煌旅游,看看人类艺术瑰宝——敦煌壁画,逛逛塞外风光——月牙泉。
如何看待甘肃一中学课间操跳敦煌舞走红这件事?
说起课间操敦煌舞暖场,大家都不会陌生。小时候听着嘹亮的课间操广播,大家一起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运动场上规规矩矩的做着体操动作,这已经成为一种回忆。现在,偶尔听到学校里广播的课间操音乐跟那个时候很像,只是体操的动作编排应该已经过去的不一样了吧。因此大家对于课间操更多的是停留在锻炼身体的认识方面。不过,也有别出心裁的课间操,甘肃一中学课间操跳敦煌舞走红,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不少人看过舞蹈之后,都觉得非常美。
一、将敦煌的飞天艺术元素融入现代的舞蹈体操中,这种优美的舞姿真的是别具一格,很有特色。
大家对课间操很熟悉,对于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也不陌生。但是如果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估计是很多人都不会想到的吧。这个学校的舞蹈之所以能够走红,跟这种优美的舞蹈动作,别具特色的课间操风格是分不开的。
二、传统文化艺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元素,无论是舞蹈还是其它方面,精心的创意能生发出新的美感。
现在都在倡导创新,那么如何创新呢敦煌舞暖场?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方式也不一样。这个学校的课间操舞蹈,就是体现了一种创意。我们传统的文化和艺术,有很多元素,是值得借鉴和发扬的,在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时候,有可能创造出不一样的美。
三、这个老师对舞蹈的编排真的很有想法,对舞蹈的艺术创新让大家点赞。
这个学校在做课间操锻炼身体的同时,也用舞蹈的优美和旋律,让大家用另一种方式感受到文化和艺术,因此这个舞蹈才引起了很多人的羡慕和点赞。
敦煌舞暖场你上学的时候跳得是什么课间操呢?
中学生课间操跳起敦煌舞,学校为何别出心裁?
为了学生的身体
学校之所以会让中学生在课间操跳起敦煌舞,那就是因为学校知道这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当中,一天都坐在自己的凳子上,基本上不会起来运动,为了让学生们能够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于是学校颁布了敦煌舞这个舞蹈让学生能够锻炼一下自己的身体,能更好的为学习充满动力。
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第一个就是为了让学生们的身体更加好,还有要用这舞蹈把学生们从平日里面死气沉沉的学习的氛围当中拉入到一种新的氛围当中,而这种敦煌舞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是一种新型的舞蹈,能够最大的引发学生们对于这舞蹈的兴趣能够让他们的思想更加活跃,能够让他们抒发自己的情绪。
激发学生们的活力
年轻人都是比较有活力的,而这些中学生之所以变成死气沉沉,那是因为平日里他们都活在学习当中,整天就是学习,不会去做其他的事情。而学校为了来激发学生们的活力,就用这种敦煌屋去激发这些学生们的活力,能够让他们的活力迸发出来,让他们的思想放开来让他们享受这种充满着活力的生活,不再沉浸在死气沉沉的学习当中。
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身体状况,为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
据有关科学表明,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比较压抑的生活当中,那么这个人绝对会产生相对应的心理疾病,那么学校考虑到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就颁布了敦煌舞这一舞蹈的教学,让中学生们在课间操的时候都要去练习这个舞蹈,能够给他们的生活增加一点乐趣,让他们不再沉浸于死气沉沉的学习当中,能够最大的激发他们,年轻人的活力的,拼搏的精神,都是为了学生们的身体更加健康,更是为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才会颁布这个敦煌舞。
甘肃中学生课间操跳敦煌舞,敦煌舞的起源是什么?
在甘肃酒泉敦煌舞暖场的敦煌中学敦煌舞暖场,每次到课间敦煌舞暖场的时候,大家就会跳一种名叫敦煌舞的课间操。根据学校老师的说法,这种课间操舞蹈已经存在四五年的时间,是根据敦煌莫高窟上的壁画二次创造而来的。既可以弘扬敦煌的传统文化,也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从视频内容来看的话,学生们舞姿轻盈、优美,看起来十分美观。
1、敦煌舞的课间操
近日网上火敦煌舞暖场了一段视频,视频的内容是甘肃酒泉敦煌中学的学生,在跳课间操舞蹈。从视频的内容来看,这群学生的动作整齐划一,给人的感觉十分轻盈、优雅。敦煌中学的老师们表示,这是根据敦煌璧煌二次创作出来的舞蹈。主要是想要弘扬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而通过课间操的形式,也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弘扬传统的方法,很有教育意义。
2、舞蹈起源
敦煌舞起源于敦煌壁画上的舞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飞天舞。从十六国时期开始,历经数十个朝代,集纳敦煌舞暖场了各个朝代的舞姿,最终形成了敦煌舞姿。相当于是中原文化、民间文化和西域文化的结合,经过对壁画舞姿的研究,根据实践活动创作。把敦煌舞姿跟现代传统舞蹈艺术结合,就有了敦煌中学生们所跳的敦煌舞。算是一种极具传统色彩的现代舞蹈,更偏向于健身。
3、传统和创新
敦煌舞相当于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这也是现代文化,所提倡的内容。继承传统中优秀的,结合现代的文化特色,创造出全新的文化。这种舞蹈的出现,让学生们更能了解敦煌壁画,也能更好的融入历史、理解历史。
古典舞三大流派-敦煌舞
古典舞三大流派-敦煌舞
敦煌舞是从敦煌学分化出来的,说起敦煌舞我们不得不先介绍一下敦煌学。敦煌学确切的名称为敦煌吐鲁番学,是国际性的新学科,它研究的内容涉及到历史、地理、民族、文学、民俗、考古、语言、宗教等诸多学科。敦煌舞在敦煌学的研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敦煌舞是当代舞蹈艺术家们根据敦煌中众多繁杂的壁画提炼研究的结果,通过对古代敦煌舞姿的研究和敦煌乐舞壁画的灵感与启发,创作出来的一个崭新舞种。融合了国内各民族和国外舞蹈文化而形成的一套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舞蹈艺术体系。敦煌舞通过老一辈艺术家的不断发掘以及当代舞蹈艺术家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古典舞当中一个主支流派,从它的开创到代表作品的产生,以及教学理论的学科建设,已经让敦煌舞具有完整舞蹈文化形态的语言体系。
1979年甘肃省歌舞团以丝绸路上的故事为背景,通过对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挖掘,创编了大型舞剧《丝路花雨》。但就舞蹈艺术来说,《丝路花雨》就是中国古典舞的分水岭,开创了20世纪80年代舞蹈艺术创编的一个高峰,它不仅成功的复活了敦煌壁画中的舞蹈形象,更大的成就在于:在继承中国传统的古典舞蹈的基础上开创了一个新的舞种——敦煌舞,其中“琵琶舞”以及“反弹琵琶伎乐天”的舞蹈造型更是成为敦煌舞的典型动作,以及敦煌舞的标识。
舞剧《丝路花雨》的出现不仅在中国舞坛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而且创造了中国民族舞剧巡演世界的纪录。从此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持续不断的“古代乐舞复兴”之潮,出现了一大批“仿古乐舞”,如:《仿唐乐舞》、《编钟乐舞》、《西夏古风》、《九歌》、《长安乐舞》、《汉风》、《铜雀伎》等等。舞蹈工作者们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创编之中,使得中国古代文明以舞蹈的形式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敦煌舞作为一种崭新的舞蹈样式,诞生于1979年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它使得敦煌壁画中的舞蹈活灵活现地走向观众,为世界所瞩目。作者通过在教学中的讲解和指导,使更多的青年人了解敦煌舞,喜欢敦煌舞,并热爱敦煌舞,使大家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体验敦煌舞蹈文化,共同挖掘和探索这座人类文明的艺术宝库。
敦煌舞蹈“曲”、“圆”巧妙融合
首先敦煌舞继承了唐乐舞,融合了西域各民族、甘肃新疆吐鲁番各部落的舞蹈舞姿特点,从而形成了曲中求圆的艺术特征。首先,圆的艺术在古典舞中是一个非常突出的艺术特征,而敦煌舞又结合了曲线的舞姿运用。敦煌舞的审美标准为”三道弯”,即头部、肩部、胸部、胯部、膝盖、脚踝向不同方向扭动。这三道弯和傣族舞蹈中的三道弯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的,敦煌舞的创作者们结合曲线悠闲、温和的感觉,与圆结合,更具美感。使手姿、脚姿、颈姿和腰肢姿态保持了“s”形。将“曲”、“圆”结合起来,合为圆,分为曲,组成富于变化之美的“s”曲线。
通过对敦煌壁画的分析,可以看到舞姿的动态基本是以“S”为主,我们不能通过外来舞蹈来评判分析中国独有的舞蹈文化。有人认为“三道弯”主要是来自印度,因为佛教和佛教艺术均来自印度,那么壁画中的三道弯造型必然延伸了印度文化中的“三道弯”造型。实际上佛教艺术来到中国后已经中国化了,到了隋唐时期主要反映了唐代舞蹈的风貌。
敦煌舞蹈中的“象”与“形”
“三道弯”是舞者外在的形态特征,而敦煌舞中的“象”则是敦煌舞的精华。我们就《丝路花雨》这个舞蹈来分析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舞蹈编创者是长期通过历史悠久的敦煌壁画而创作出不同其他舞蹈的肢体语言。通过“象”来凝练与升华人物内心的情感表达,舞蹈中每个姿势、服装、道具、布景都是延承了唐朝风韵、佛教文化等特点,是唐朝雍容华贵气质的当代表达。敦煌舞并非简单的刻画古代舞蹈场景,不是简单的模拟,而是着力变现生活本质等特点。
敦煌舞的舞台是由两部分构成,通过实景和虚境的相互结合使得整个舞蹈与观众产生共鸣。“实”是将生活蕴藏在舞姿中,让观众从感官上获取舞者表达的信息,“虚”是通过场景以及舞者的舞姿可以让观众自发的联想。实实虚虚,虚虚实实则是舞蹈的升华,让观众不仅得到感官上的享受,更能得到精神的升华。如《丝绸之路》中“霓裳羽衣舞”幽雅的伴奏乐曲奏响后,映入眼帘的是布满阳光白云的舞台场景,舞者们成圆形造形,着红裳、戴摇冠、挂缨珞、贴金花、披长纱,仿佛下凡仙女,舞步轻抬、翩翩起舞。它轻盈纤巧,绚丽华美,舞步飘逸,动姿柔曼,舞台瑰丽,缥缈如仙,使人仿佛走进了唐代宫殿,步入了天宫琼楼,看到了唐代伎乐的精彩表演。
敦煌舞蹈传承
敦煌舞不是简单的舞蹈形式,它更多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蕴含了丰富的地域特色,保全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生活片段和历史文化特色。作为中国传统舞蹈,敦煌舞历经千年沧桑变化,现已成为中西方民族舞蹈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它融合了“弹指移项”、“扬眉动目”的维吾尔族舞蹈特点,“扭胯蹶臂”、“腾踏旋转”的俄罗斯风情,“袒胸露臂”的印度舞姿造型以及更遥远的古希腊乐舞风格。敦煌舞的地域性不仅能从肢体语言、服饰等表象中明显体现,从曲调、音乐内涵上也能渗透出来。
随着历史的进展,敦煌舞的发展更加倾向于融合的特点,将鲜明浓郁的民族风格完整保存下来的同时,以唐乐舞为主题与其他朝代各种乐舞语言交汇,丰富舞蹈语言,增加艺术感染力。敦煌舞形成了特有的舞蹈姿势,即舞者的人体形态、手型、脚位等,并充分发挥艺术家的创造性,在舞者进行跳、转、翻、滚、旋等各种技法及使用走、跑、蹉、踢、踏等各种步法时,将“s”形态巧妙融合其中,形成蕴含浓郁民族风情的敦煌舞风格语言。
敦煌舞的代表作《丝路花雨》更是在民族乐曲的基础上,通过对《古代民歌》、《十面埋伏》、《阳关三叠》等乐曲的加工提炼,打造出一支具有浓郁民族地域特色的传世名曲。将看似不尽相同的汉族古代音调和中亚音乐音调完美融合,让该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质的升华。敦煌舞音乐映射了一个时代一种特殊的文化,使得整个舞蹈赋予了强有力的生命力。
随着敦煌舞的兴起和发展,后备人才的培养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可以这样说,敦煌舞在舞台上异常火爆的演出,也离不开敦煌舞教育培训体系的建成与完善。目前敦煌舞分为两个支流,一个是剧团的演出团队,一个是教学教研的学院团队,他们大多以敦煌舞为契机挖掘培养敦煌舞人才,但是真正的敦煌舞的发展方向更应该是体系化的。敦煌舞教学体系的创始人高金荣女士通过长达30年的实地考察,从北凉、北魏、隋唐、宋元等历代的音乐舞蹈壁画中的飞天、伎乐天、经变画舞蹈菩萨,以及世俗舞乐的静态和动态中,体会、分析动作的起承转合,由动到静的规律,进而探索敦煌舞独具的风格和艺术魅力。
关于敦煌舞暖场和敦煌舞表演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